首页 > 机构院系 > 党政机构 > 继续教育学院 > 新闻动态 > 正文

泄密、引渡、闯馆 这不是阿桑奇一个人的战斗

发布时间:2012-08-23 09:10 浏览次数:
    阿桑奇总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不论是泄露美军屠杀平民的“秘密”,还是站在厄瓜多尔使馆阳台上演讲,仿佛全球媒体的聚光灯都打在阿桑奇一个人身上。

    但阿桑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针对他的战斗也不是只有一个人。在聚光灯背后,支持阿桑奇避难、为其提供资金、向他提供更多秘密,种种行为都是借用阿桑奇的手打击对手。

    美国惯于充当“世界警察”,在明争暗斗中做了许多侵犯人权的恶行。而阿桑奇的“维基解密”正好成了人们揭露美国恶劣行为的最好途径,使他成为“美国阵营”和“非美国阵营”对抗的焦点。

    但围绕阿桑奇的争论和谜团也不少:除了美国及其盟友的秘密,他还掌握哪些国家的秘密?他是否像人所说的,是“美国宣传阴谋”的一部分?打破现有国际秩序就一定能增加全球人民的福祉么?

    这些争论和谜团也许永远没有尘埃落定的一天,但毋庸置疑的是,围绕阿桑奇的战斗,还将继续下去。

阿桑奇和他的“泄密帝国”

    世界上有很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或者也可以说是“执拗”的人,朱利安·阿桑奇就是其中之一。1971年,阿桑奇出生于澳大利亚北部汤什维尔。自幼生活动荡,14岁时和母亲已经搬过37次家。由于母亲遭受家庭暴力,阿桑奇几近封闭,沉溺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他爱好背包旅行,行为隐秘,而且拒绝透露年龄和家庭住址。他在电脑方面很有天赋,16岁就成为了一名网络黑客,20岁时曾与黑客好友们闯入加拿大一家电信公司的网络,因此而被逮捕,阿桑奇承认了法院对他的25项指控,但最终只被判决支付小额赔偿金。他曾在墨尔本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但不久即退学。他往来于世界各地,居无定所,全部家当是一袋衣物和一部手提电脑。

    在创办“维基解密”之前,阿桑奇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理工男”,他在交友网站上描述自己“好色浪荡”,然而未能引起什么注意。阿桑奇认为揭秘行为能促进正义,因而是“符合道德”的,希望能掀起全球范围的“揭秘运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于2006年12月创办了“维基解密”网站,2007年1月网站开通,专门发布涉密信息。最初基地在瑞典,现在无固定总部。阿桑奇本人为网站核心成员,网站号称在世界各地还有800名兼职人员,全职人员有五名。

    阿桑奇的“泄密帝国”极奇神秘,组织分布在各国,网站器材数量、规模、具体办公地点、电话号码、邮箱均难以确定。外界对其雇员情况知之甚少。网站与“维基百科”相似,采取“人人可编撰”的模式。运营第一年后,网站宣称已接受超过120万份文档。

    尽管号称以“解密”为宗旨,但由于缺少关注和资金,网站曾一度难以为继。2009年12月,网站宣称由于资金短缺,暂停了许多接入口,到2010年2月才宣布收到维持最低运营资助, 5月宣布恢复正常。6月资金又出现问题。直到7月发布7.7万份美军阿富汗战争日记,该网站才名声大噪。10月网站又再添一把火,公布了40万份美军伊拉克战争文件。11月,网站宣称将公布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阿桑奇称,他将这些文件分批次公布,目的在于使泄密文件的政治影响最大化。目前已公布的上百份外交电报将该网站推上风口浪尖,也导致了阿桑奇的被捕。“维基解密”及其运营方式和揭秘手段在全球引发很多争议,也有许多支持者攻击Visa和万事达网站,作为对他们制裁阿桑奇的报复,效仿者们也希望创建类似网站,在解密领域分一杯羹,树立起自己的大旗。 [详细

 “宅男”阿桑奇的谜样人生

    从外形到经历,阿桑奇能满足人们关于黑客的所有想象。他身材高大瘦削,公开露面时通常穿着难以辨别质地的深色西服和敞口衬衫。他那标志性的苍白中长碎发和一脸倦容不由让人联想到昼夜消磨在电脑显示器前的“宅男”。现年39岁的阿桑奇居无定所,一个背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可能是他的全部家当。为维持维基揭秘网正常运转,他辗转各国、投宿友人家中,在那里与同道中人会面并合作。

    对于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方式,阿桑奇有着近乎阴谋论的解释。随着维基揭秘网的影响不断扩大,阿桑奇及其同伴树敌无数。他们自称屡屡遭到威胁、恐吓,因此不得不藏身地下掩体工作。英国《卫报》最近刊载一组照片,号称是维基揭秘网在冰岛运行的地下掩体,其防护严密、装备齐全不亚于间谍电影007中的场面。阿桑奇本人则称,全世界只有4个地方令他感到安全。今年7月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他拒绝透露维基揭秘网的安全措施,认为那样会加大暴露。“过去两个月里,对我们的监控明显增加,”他当时说。“早在1998年我们就有证据显示……我们遭到曾冒犯过的大银行、邪教的调查员以及国家情报机构的跟踪。”

    与媒体的高调渲染不同,阿桑奇拒绝浪漫化自己的工作。他认为自己和战地记者一样,必须前往不同国家,在那里有故事要跟踪、有后援协助自己工作。他说:“大部分机构的领导负责调配物资和人员,那正是我所做的。”阿桑奇刻意与黑客保持距离。“我是一名记者、发行人和发明家,”他这样形容自己。尽管7日针对金融机构万事达(MasterCard)和威士(Visa)的黑客攻击被视作替阿桑奇“报仇”,他本人却否认曾示意发起上述攻击。尚在伦敦警方监禁之中的阿桑奇委托其律师告诉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维基揭秘网不是黑客组织,而是一个“新闻和出版机构”,有关指控试图混淆二者区别。

    阿桑奇更愿意把自己描述成一个捍卫言论自由和公民隐私的“斗士”。他近乎偏执地推崇信息自由,认为这是实现透明、公正且有效政府管理的关键。然而,维基揭秘网公开的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中,真正有用的信息有限,美国政府的不少情报来源却因此暴露。批评者因此指责阿桑奇是无政府主义者。他对此拒不承认,称自己笃信旨在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捍卫新闻自由的人士也不全都认同阿桑奇的行为。“这不是新闻,这是散布数据,”美国争取新闻自由委员会执行理事露西·达尔格力士说。[详细

“维基揭秘”财务揭秘

  一系列关于“维基揭秘”滥用捐助资金的匿名指控文章在网上传开后,德国报纸《星期五》首先报道了该网站的开销数据。这些指控的文章由一位匿名作者撰写,他自称是“维基揭秘”的内部人员,并发表在竞争泄密网站Cryptome.org上。

  7月12日至18日这一周,瓦乌荷兰基金会披露了一些财务数据,第一次将“维基揭秘”的花销摆在人们面前。“维基揭秘”本身并未公布这些数字,但声称网站每年的经营成本为20万美元,目前共筹集了约一百万美元。

  富尔达说阿桑奇和施密特坐巴士旅行,在代表“维基揭秘”工作时才坐飞机,他们把资金重点投入到网站基础设施的建立和维护上。当网站需要报销费用时,必须向基金会提供原始收据。富尔达无法提供更详细的基金支出情况,但他表示,基金会正在制作一份报告,预计将在8月完成,这份报告能够提供更详细更透明的财务信息。

  全球捐款者们通过贝宝网络支付或电汇至基金会银行账户的方式向“维基揭秘”捐款,这些款项均由基金会管理。“维基揭秘”在电子银行Moneybookers网站上也开设了账户,接受捐助,但这部分款项并未交由基金会管理。富尔达称“维基揭秘”可能有其他资金来源,来自私人捐助者或其他基金会,但他并不了解这些情况。

  富尔达表示:“但我相信,我们已经掌管了大部分来自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捐款。”[详细

阿桑奇发警告:维基解密被关闭即发海量密件

    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新闻台的节目“60分钟”采访时,阿桑奇说,该网站有一套可供仰赖的系统,能向外界发送还没有公布的文件的备份,这些备份实际上已被至少10万人掌握,“维基解密”网站所要做的,就是向这些人发送解译密码匙,他们便能将文件公之于众了。

    阿桑奇说,如果“维基解密”网站多人遭监禁或被暗杀,该网站将无法运行下去,只能由别的人来接管网站的工作,该网站将在关闭前将密匙散发出去。他强调说,这是一种最终的手段。[详细

伊朗声称“维基解密”事件是美国的宣传阴谋

    伊朗高级人权理事会秘书长拉里贾尼(Mohammad Javad Larijani)称,许多人以为,维基解密(WikiLeaks)披露美国大量外交密电让美国处于尴尬境地,但其实这是美国为改善自身形象而策划的阴谋。

  拉里贾尼称:“维基解密泄露的文件像是在制造公众舆论,以改变美国在各国眼中的灾难形象。”

  维基解密公布的约25万份外交密电中,有些坦率评估了美国盟友,激起部分国家的愤怒,令美国重新审视其分享内部信息的方式。

  拉里贾尼指出,这次对美国外交机密的表面攻击,实际上是一场狡猾的阴谋。拉里贾尼称:“他们公布这批文件,是为减轻世界公众舆论对美国施加的压力。”“可能有10%左右的文件是真实的,譬如针对各使馆的密电,但即使这些文件也价值普通,未包含任何不同寻常的内容。”[详细

谁想抓住阿桑奇

英国出面 美国操纵

    2010年11月,瑞典警方对阿桑奇发出国际通缉令,称其当年8月在斯德哥尔摩演讲期间对两名女子实施性侵犯。阿桑奇否认这些指控,称其含有“政治动机”。

    他于当年12月被英国警方逮捕,随后获准保释。今年5月30日,英国最高法院裁定阿桑奇将被引渡至瑞典。6月19日,阿桑奇悄然进入厄瓜多尔位于伦敦的大使馆寻求政治庇护。[详细]    

    对此,英国政府还不肯善罢甘休,发誓要将阿桑奇送上法庭,甚至不惜威胁动用警力进入到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之内。

为何英国警方不肯放过一个寻求政治避难的网络泄密者?深究下去,背后其实另有玄机。阿桑奇在19日的演讲中不说英国,也不提瑞典,却偏偏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说美国。阿桑奇说,他希望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正确的选择”,称美国必须停止用各种手段“猎杀”维基解密网站及其成员,并作出相应承诺,不再对维基解密的成员和支持者们进行迫害,不要追踪敢于“揭露强权罪恶”的记者。

    阿桑奇看来是个明白人,知道英国和瑞典死死揪住他不放的背后是美国的巨大压力。2010年下半年,阿桑奇创办和领导的“维基解密”网站联合西方几家主流媒体,同步公布了数万份美国的外交机密文件,里面披露了美国政府参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机密甚至是黑幕,让美国的外交形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他也由此成了美国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

    悉尼大学冲突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杰克·林奇认为,种种迹象表明,正是华盛顿在向本起案件的所有方面施加着压力。他说:“我们坚信,而且也有很多迹象可以证明,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想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把阿桑奇弄到美国,并针对他提起间谍罪或恐怖主义的指控。这是对信息自由的真正打击。”俄罗斯政治评论家巴维尔·斯维亚津科夫也认为,英国希望先把阿桑奇交给瑞典,但最终会他被送交到美国。

    阿桑奇公布大量美国军方和其他部门的机密文件,被美国看作是敌人和“恶棍”,但却被许多平民看作是互联网上的“罗宾汉”和“新闻界的007”。就在阿桑奇发表公开演讲的当天,南美国家联盟在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瓜亚基尔召开外长特别会议并发表声明,支持厄瓜多尔政府为阿桑奇提供政治避难的决定,并谴责英国威胁闯入厄驻英使馆抓捕阿桑奇。

    对英国坚持要抓捕阿桑奇的作法,连不少英国和美国的民众都看不下去。他们在网络上纷纷发帖,指责英国和美国口口声声要求第三世界国家尊重人权,但现在却对阿桑奇申请政治避难的权利也要剥夺,看来所谓人权和法律,在美英等国政府看来要“因人而异”,所谓的“言论自由”,对于阿桑奇之类来说也是不适用的。

    阿桑奇的悲剧就在于他泄了美国的密、揭了美国的丑。强大的美国一向横行霸道,如何咽得下这口恶气?美国政府要昭告天下,谁敢跟美国作对,哪怕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受到惩罚。美国决意要向那些敢于揭开美国黑幕的人宣战,让他们噤声和“人间蒸发”。这大概才是阿桑奇如今受困于厄瓜多尔使馆的根本原因。[详细]  

美国执双重人权标准 阿桑奇命运或“悲剧”

    19日,在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避难的“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现“声”,要求美国停止对其的“迫害”。一时间,这位“黑客罗宾汉”再次进入了公众视线。

    2010年下半年,阿桑奇通过“维基揭秘”,先后把数十万份涉及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等内容的美方秘密文件在媒体上曝光。这些事关美军滥杀平民、虐待囚徒、战争失算、银行黑幕的信息,让山姆大叔如坐针毡。阿桑奇不但扯下了美国的遮羞布,还泄露了英国等多国的“天机”,终于被逼得全球通缉,寄人篱下。目前,英国威胁称要冲进使馆抓人,它之所以死揪着阿桑奇不放,华盛顿不言而喻充当着幕后推手。

    对英国坚持要抓捕阿桑奇的作法,连不少英国和美国的民众都看不下去。他们指责英、美口口声声要求第三世界国家尊重人权,但现在却对阿桑奇申请政治避难的权利也要剥夺,看来所谓人权和法律,在美英等国政府眼中乃“因人而异”。所谓的“言论自由”,对于阿桑奇来说也是不适用的。

    其实,美国在“人权”、“自由”上实行双重标准,又何止阿桑奇一例?2010年,俄美因“间谍风波”交恶,据信,向美方揭露俄间谍身份的,是一名俄罗斯变节上校——俄对外情报局美国间谍网负责人谢尔巴科夫。对于这样一名揭秘者,美国全然另眼相待,不但为其变换身份、藏于国内,更为其提供保护以躲避俄方暗杀。

    如果再将视距放长,1956年,匈牙利爆发 “十月事件”,当时的苏联派兵镇压,积极支持暴乱的匈牙利红衣主教约瑟夫·明曾蒂逃入美国驻布达佩斯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苏联军队包围使馆要求放人。作为冷战劲敌的美国,岂能对“投奔者”袖手旁观?最后明曾蒂主教在大使馆一呆就是15年。而如今,英、美却对躲在使馆中的阿桑奇如此心急,甚至罔顾《维也纳公约》扬言强入别国使馆,阿桑奇恐怕要羡慕明曾蒂的好运气了。

    由此看来,在美国眼中,同样是揭秘者,命运可以是不同的;同样是政治避难者,结局也可以是各异的。因为言论自由也好,公民权利也罢,只有美国自己手里的标尺才作得数。阿桑奇得罪了美国,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悲剧。[详细] 

谁在支持阿桑奇

南美掀起“阿桑奇保卫战”

    虽然西方国家步步紧逼,但厄瓜多尔庇护阿桑奇的行为得到了大部分南美国家的支持。人们不禁要问,厄瓜多尔缘何同意向阿桑奇提供政治庇护?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南美问题专家说,拉美国家有着长久的政治避难史,左中右派的政治人士都可以寻求庇护。英国无视外交特权,威胁强行进入厄瓜多尔使馆逮捕阿桑奇,激怒了拉美国家,也团结了拉美国家。

有专家认为,长久以来被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指责缺乏“人权”、“自由”的拉美国家希望以此反击,通过支持阿桑奇揭露西方国家的虚伪和双重标准。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庇护阿桑奇是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试图和美国算笔旧账,以示他的政治能量有多大,为明年的厄瓜多尔总统大选做铺垫,同时也可在拉美左翼国家中发挥领导作用。尽管公开宣称过自己的左派倾向,厄瓜多尔政府在科雷亚执政初期与美国保持着相对友好的政治关系。

    而在2011年4月初,两国关系开始恶化。导火索是厄瓜多尔政府驱逐了美国大使希瑟·霍奇斯,她指责科雷亚委任的腐败警察局长是个傀儡角色,科雷亚在背后对其可以轻易地操纵。此番评论被“维基揭秘”从美国政府与海外外交人员之间通讯用的机密电报中挖掘出来公之于众,因而激怒了厄瓜多尔政府。

    美国随即对其进行了报复,宣称厄瓜多尔大使在华盛顿不受欢迎,而且霍奇斯拒绝任何道歉,也坚决不收回她之前的言论。

    尽管两国各自都换了新的大使,但伤疤依然存在。目前,厄瓜多尔政府正有机会向美国发泄不满,这样的好机会对厄瓜多尔政府来说实在不能错过。在宣示厄瓜多尔主权和藐视美国的过程中,科雷亚也同时在竞争西半球领导权。[详细

普京:逮捕他证明西方虚伪

    针对英国警方日前采取的拘押“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行动,俄罗斯总理普京和巴西总统卢拉均在9日发出了批评之声。卢拉形容逮捕阿桑奇是对言论自由的攻击,而普京则表示这有违西方所宣称的民主价值。

    普京说:“你们是否认为美国外交部门的信息如水晶般纯洁?你们这样认为吗?如果这是真正的民主,那么他们为什么把阿桑奇关在监狱里?就像有句乡村谚语所说,在批评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犯下同样的错误。”

    普京表示,这一事件足以说明西方国家的虚伪,它们经常批评俄罗斯不够民主,其实真正不民主的是他们自己。[详细]    

美众名流致信厄瓜多尔使馆为阿桑奇寻求庇护

    据英国《卫报》6月26日报道,美国众多文化界名流近日联名致信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支持阿桑奇并要求使馆对其进行庇护,包括知名学者乔姆斯基、导演迈克尔·摩尔、奥利弗·斯通、丹尼·格洛弗等。美国“公正外交政策运动”组织领导人之一25日将这封公开信和获得了四千多人签名的请愿书,递至厄瓜多尔驻伦敦大使馆。

    据报道,共同签署这封信件的还包括作家娜奥米·伍尔夫,脱口秀主持比尔·马赫,前美军军事分析家丹尼尔·埃尔斯伯格等。美国“公正外交政策运动”组织政策研究专家罗伯特·纳伊曼递交了这封公开信,随之还有一封由四千多人签名的要求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同意庇护阿桑奇的请愿书。

    报道称,这封信已在网上公开。其签署者认为阿桑奇惧怕被英国引渡至瑞典有充分的理由,因其在瑞典受审入狱后极有可能被引渡至美国。美国政府毫不掩饰其对“维基解密”的敌意,根据美国《间谍法》,阿桑奇极有可能面临死刑。信中称,这一案件关乎美国人了解有关该国外交政策真实信息的权力,同时对阿桑奇本人存在巨大的人身威胁,因此他们请求厄瓜多尔总统对其进行政治庇护。[详细]   

澳大利亚愿向阿桑奇提供领事协助 

    澳大利亚总理朱莉娅·吉拉德说,澳方将继续向“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提供领事协助。

    吉拉德当天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后告诉媒体记者,澳大利亚将继续帮助阿桑奇,“我们支持任何面临官司、身处国外的澳大利亚公民”。

    阿桑奇当天下午躲进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申请政治避难。按照阿桑奇的说法,澳大利亚已经“抛弃”他,而美国希望以间谍罪起诉他、判他死刑。

    吉拉德说,澳大利亚就阿桑奇案坚持一贯立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反对引渡以处死任何一名澳大利亚公民……阿桑奇所面官司是性侵犯,且只适用于瑞典法律。”瑞典法律不设死刑。[详细

万条信息支持阿桑奇政治避难

    厄瓜多尔驻英国和美国大使馆已收到上万条信息,支持“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政治避难。

    厄瓜多尔外交部长里卡多·帕蒂诺在一份声明中说:“迄今已收到超过1万封电子邮件……数以千计的人要求厄瓜多尔政府给予朱利安·阿桑奇庇护……源源不断地发送信息,说明为何支持他。”[详细

阿桑奇的“单人秀”

阿桑奇公开露面发表演讲 风头堪比摇滚明星

 据外媒报道,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近日在厄瓜多尔驻伦敦使馆阳台公开露面并发表演讲,吸引众多支持者前来鼓掌助威,受到摇滚明星般的欢迎。

    据报道,当日的演讲现场共吸引了200多名支持者和世界近150家媒体。有的支持者高举标语,抗议对阿桑奇的迫害;还有的支持者还通过扩音器宣读对阿桑奇声援的信息。在阿桑奇露面五分钟前开始倒计时,伦敦警方还设置安全警戒线,以免发生暴力冲突。

    阿桑奇在演讲中否认犯有任何罪行,并声称自己是由于在“维基解密”公布美国政府文件而受到迫害。同时,他还对厄瓜多尔政府向其提供政治庇护表示了感谢。[详细]    

阿桑奇转型 主持脱口秀

    “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主持的脱口秀节目首次亮相俄罗斯一家电视台,邀请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谈论叙利亚局势等热点问题。

    这档脱口秀节目名为“明日世界”。阿桑奇在遭软禁的英国住所内经由网络视频与受邀“嘉宾”对话,录制的节目由“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播出。作为这档节目全球首秀的“嘉宾”,身处黎巴嫩的纳斯鲁拉谈及叙利亚冲突,称真主党主张冲突双方对话,但叙利亚反对派拒绝。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说,我们接触叙利亚反对派,推动他们与当局的对话进程,但他们拒绝对话。”纳斯鲁拉在6年来首次接受的采访中说,“从一开始,叙利亚当局愿意实施改革,准备对话;另一方面,反对派却没有准备好对话和接受改革。他们所希望的就是推翻这个政权。这就是问题所在。”

    纳斯鲁拉呼吁外界平衡看待叙利亚冲突,称叙利亚一些武装组织打死不少平民,但国际社会的指责集中于叙利亚当局一方。纳斯鲁拉说,真主党支持叙利亚政府,因为它支持黎巴嫩的“抵抗活动”,支持“巴勒斯坦事业”,“不屈从以色列和美国的压力”。

    纳斯鲁拉认为,以色列建立在巴勒斯坦被占土地上,是个“非法国家”。真主党主张,巴以冲突的唯一解决方案是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不同宗教和平相处的民主国家,但美国“不会让人倾听真主党的声音”。[详细

阿桑奇竞选澳参议员

    据外电报道,维基解密网站17日在推特网站上宣布,该网站创办人阿桑奇正在计划竞选澳大利亚参议员。

    维基解密网站称,已经延用40年的现有法律制度没有剥夺阿桑奇竞选澳大利亚参议员的资格。

    “我们发现朱利安-阿桑奇在被拘留期间竞选澳大利亚参议员是可能的。”

    “朱利安已经决定竞选。”

    “朱利安在哪个州竞选将在适当时机公布。”

    阿桑奇去年8月在瑞典逗留期间,被指控涉嫌犯下强奸罪和性骚扰罪。瑞典希望引渡阿桑奇对这些指控进行调查。

    阿桑奇本人一直否认有关指控,并称该指控含有“政治动机”,拒绝到瑞典接受调查。目前阿桑奇正在英国遭拘押。[详细]   

据路透社报道,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的动画形象将出现在著名系列动画片《辛普森一家》中,成为辛普森一家的新邻居,而且阿桑奇本人将为自己的动画角色配音。

    据了解,动画版阿桑奇将出现在2月19日晚上8点首播的《辛普森一家》第500集中。在这一集中,辛普森一家搬家后,发现自己居然成了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邻居。

    据报道,《辛普森一家》系列动画片执行制片人艾尔・吉恩(Al Jean)表示,阿桑奇去年夏天在英国遭到软禁时就已经录下了自己的配音片段,但他只能通过电话与其联系。

    对于一个被软禁超过一年的人来说,阿桑奇可谓十分活跃。据悉,今年3月中旬他还将主持一档脱口秀节目,“和全世界的政界要人、思想家以及革命者进行深度交流”。[详细

阿桑奇以冷战时核地堡做维基揭密信息中心

 据香港《大公报》援引外媒报道,“维基解密”创办人阿桑奇型格十足,但那是好人的型还是坏人的型?从他储存机密档案的地方看来,他似乎希望成为詹姆斯-邦德电影里的坏蛋。

    那地方名叫Pionen信息中心,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个公园的地底,在冷战时期曾是一个核地堡。这个巨洞位于地底30米,到达花岗岩层,设有数十部计算机服务器,里面储存了许多公司的数据,以及大批美国机密档案的备份。

    若阿桑奇坐在这儿,抚摸着膝上的白猫,这个洞可真与007电影里的坏蛋基地没有两样。洞里设有一个“悬浮”会议室、多条悬吊的玻璃走廊、仿制的月球地面、高级家俬,更耐人寻味的是,阿桑奇用德军U潜艇的引擎充当后备发电机。

    瑞典工程师阿尔贝.弗朗斯─拉诺尔从肯尼斯.亚当斯设计的《铁金刚》布景取得灵感,重新设计这个地堡,它才在2008年重开。稍为调和阴森气氛的是一些植物,它们依靠太阳能光线和人工瀑布的水维持生命。[详细](来源:新华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