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院系 > 党政机构 > 继续教育学院 > 新闻动态 > 正文

最新修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增补上百条时代新词

发布时间:2014-09-18 10:14 浏览次数:

作者:李行健 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近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3版。这是国内首部全面贯彻《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中型语文词典。

    全面贯彻《通用规范汉字表》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修订历时三年。编写组专家严格落实2013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精神,以词典为载体,促进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全面推广和普及。

    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编、教育部国家语委咨询委员李行健介绍,此次修订严格落实《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精神,增补了近四百个表内的汉字,这些字主要用于姓氏、人名、地名、科技名词以及文言教学。这次修订,将缺收的这些字种,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进行了统一,增补在第3版所设的“补编(一)”中,如:“陎(shū)”“䶮(yǎn)”“崌(jū)”“鲿(chánɡ)”“玃(jué)”等。

    除增补字种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还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调整了相应的字际关系近300处。其中包括增减规范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变更异体字的字形、笔画序等。另外,《字表》将52个繁体字或异体字确定为有限规范字,即它们分别在某使用范围之内是规范字,在某使用范围之外则仍是某规范字的繁体字或异体字。本次修订对此逐一予以落实。如:“克”的繁体字“剋”,用于表示训斥、打人时读kēi(不读kè),作为一个独立的规范字使用;读kè时,则是“克”的繁体字。该字在第2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已有处理,但较之《字表》不够到位,本次依据《字表》做了更为明确的表述。

    此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还将所收录的《字表》以外的179个类推简化字退回繁体,即落实了《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字不类推”的精神。

    可以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通用规范汉字表》精神的一次修订,这在国内中型语文词典中尚属首次。

    增补上百条时代新词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在修订过程中增补了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词语,“微信”“失联”“正能量”“吐槽”“拍砖”“接地气”“细颗粒物”等媒体上高频热词都被收入其中。

    一些词语的新义项、新用法也被增补到新版中来。例如,“土豪”原本是指“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此前仅收录了这个义项。然而,随着“土豪”这个词语网络新义的流行,第3版在修订的过程中也补充了新的义项,即“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再如,人们以前使用“理财”这个词,一般就是笼统地指称“管理财务;负责财务工作”。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人们也更倾向于使用这个词来“特指为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对财产进行经营”。第3版紧随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用语的新情况进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更适合读者的需要。

    此外,第3版从实际的用法出发,对热点新词进行了准确、实用的解读。以“网购”为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释义为“网上购物。即购物者通过互联网查看商品信息、提交订单,商家以邮寄、快递等方式送货上门,或由网购者到指定地点自行提货。有款到发货、货到付款等交易方式”。这条释义不但向读者解释了“网购”的含义,还给读者提供了一些如何在互联网购物的必要信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贴近语文教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编写。由外研社于2004年正式出版以来,迄今已历经十载,完成两次修订。词典编纂的初衷,就是严格贯彻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用词典的形式指导广大一线教师的语言文字教学,帮助学习者准确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知识。

    新改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单字12000余个、词目72000余条及8万余条例证,充分反映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词典设立5500多条“小手提示”,重点指出字形、字音、字义及用法上的易混、易错之处,更有800多组辨析展示常见近义词、多音字的细微差别,帮助读者规范汉字使用,助力学生轻松备战中考、高考。以“启用”和“起用”为例,词典除了分别标注了两个词的释义和用法,还在后面特别标明:“E‘起用’跟‘启用’不用。‘起用’的对象是人,指提拔或重新任用;‘启用’的对象是物,指开始使用。”

    词典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日常阅读和写作的需要,还在语言使用方面的盲点和薄弱环节,恰如其分地给予提醒和强调,对学生而言“不是师友,胜似师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发布正值开学前夕,新学期伊始,学生可以利用这本权威、实用的工具书,指导自己的语文学习。

    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发布以来,外研社为在全国各地推广语言文字规范化,推动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还与全国各级语委、各地教育机构共同发起了上百场“语言文字规范化与语文教学”公益讲座,在全国百余个地市区县培训语文教师达三万人次。新学期开始,公益讲座还将以河北衡水中学为起点,延展到全国多个市县,给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带去最新版的工具书。

    

    1、什么是《通用规范汉字表》?它为什么重要?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历经十余年组织研制的汉字规范,2013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发布。它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之后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是现今最新、最权威的规范汉字依据。

    《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级字表共收3000字,使用频度低于一级字。一、二级字表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颁布,解决了当前社会用字状况和信息时代的需要,比如:

    1)明确了规范汉字的标准,整合了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情况、处于不同目的指定的多个语言文字规范中的矛盾。现在但凡涉及到汉字规范的疑问,只要查阅《通用规范汉字表》即可,一个字表就可覆盖以前多种字表的功能,非常便于使用。

    2)科学划分了等级,照顾到不同需求,为汉字教学标准的制定、教育类图书的编写提供了依据。

    3)字表采集了常用的姓氏人名用字,乡镇以上地名用字,与人民生活有关的科技用字,教材印刷需要的文言用字,尽可能解决身份证、户籍卡、病历卡等证件制作的缺字现象;提升大众传媒用字的准确程度等。

    4)字表特别处理了大陆和港澳台汉字使用过程中的简化字和繁体字差异,方便繁转简、简转繁双向运作,有利于港澳台与大陆之间的信息互通与文化交流。

    2、《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贯彻《通用规范汉字表》究竟有什么价值?它是如何贯彻《通用规范汉字表》的?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一部对汉字定量、定形的汉字规范,它的主体内容就是8105个汉字以及少量的说明文字,以及《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字表更适于从事专业语言文字工作的专家学者研究与参考使用,并不适宜于广大的教师、学生及社会一般读者阅读、使用。广大师生、社会一般读者一般是通过语文词典这种载体来掌握字词的用法、释义,以此来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

    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以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其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作为字表发布以来第一部全面贯彻其精神的中型语文词典,增补了近四百个《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字,这些字大多是人地名姓氏用字、科技名词用字与文言教学用字,并且解决词典与字表冲突之处,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它帮助广大的教师、学生在第一时间,以易于理解、方便使用的形式,掌握规范汉字,正确使用国家的语言文字。

    (来源:新华网悦读频道)